科技信息

  • 试刊词

    顾正耀;

    <正> 人创造了两种真正强有力的认识自然和自己的手段——科学和艺术。科学和艺术不仅互相影响,而且在发现方面互相竞争:科学是在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方面,而艺术——是在人的心灵方面。这便是尼采所说的人类思想史上的阿波罗精神和狄奥尼索斯精神之争。

    2002年05期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走近于庆成

    文日弓;

    <正> ①于庆成的雕塑,我在一些报刊杂志上见过,也在他的雕塑专集和电视节目里见过,虽然印象强烈,终因印刷粗糙,或镜头变化太快,难现庐山真面目,看后只好沿着各媒体的说法,糊里糊涂地也认为他搞的就是传统概念中的民间工艺,因为他是人称的“世界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嘛。后来又觉得不对劲,这不对劲有二: 一“民间工艺美术”及宫廷艺术相对而生的概念,它本指流落在民间的艺人以美术表示倾注人生问题的形式,“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是指流落在

    2002年05期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6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陶瓷艺术的新语言——朱一圭的陶瓷艺术

    商颂;

    <正> 陶瓷艺术历经数千年的岁月,发展到今天,浓厚的文化积淀已深深地蕴藏其中。若想独出一辙,绝非易事。艺术门类可分为二个系统。一是纯审美意义上的表现形式,如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等。二是带有功利主义的实用艺术。如建筑艺术、工业造型设计,陶瓷艺

    2002年05期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5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科技与艺术论坛——文明腾飞的双翼

    朱铭;

    <正> 一、文明是一把双刃剑人猿揖别,数百万年,当元谋猿人打磨出第一块粗石器工具的时候,那是科技,还是艺术?当克努马农人画出第一幅洞穴壁画的时候,那是科技,还是艺术?当东非矮足猿人雕凿出的一艘独木舟的时候,那是科技,还是艺术?当河南仰韶的原始居民筑成了第一座房屋的时候.那是科技.还是艺术?当非洲印地安人用树皮编制出美丽的席毯时,那是科技,还是艺术?当中国的伟大女性嫘祖用蚕丝织成美

    2002年05期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2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应该如待知识产权那样对待艺术的创意、风格

    王晓强;

    <正> 我们否认这样一些画人的绘画:清末,权贵豪富肯买古画,于是他们使仿古画应时而起;民国时代、东洋、西洋喜欢朱耷、石涛、吴昌硕等人的画,于是他们让这些画家相类的画体应需而出;人民共和国改革开放初期,达宦洋贾爱收范曾的画,于是他们令范氏绣像体画应运而生。我们所以否定这些画人的绘

    2002年05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重庆的油画作品

    <正> ●张重庆在作画上注意从中国写意手法和传统画论中汲取营养,他的油画明快流动,用笔讲究,要求一笔下去形神兼备,把客观对象的形、体、光、色和作者的感受,全集中在运笔上面,在轻、重、疾、缓之中,见出作者的情感,修养和功力。张重庆作画,笔下舒展流畅,概括有力,具有一气呵成的气势,有很强的绘画美感。——詹健俊(中央美院教授,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油画会主席)●他选择大海与渔民的生活为题材,作画讲究写实,面向大海。对景写生。同时也根据观察对象的印象作画,创作了大量渔民生活与海上风景画,可以说是美术界难得的以大海为对象的专业画家,与

    2002年05期 1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09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科学、技术、现代艺术及其他

    张浩达;

    <正> 科学技术在中国的文字当中,常常有些非常有意思的词汇,例如形容一个人有知识,就说他的学问”博大精深”或很”高深”。其实“博大”和”精深”不一样,“高”和“深”也不一样。而英文里是不可能有“High Deep”这类词汇的,因为高是向上,

    2002年05期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9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顛人顛画

    陈履生;

    <正> 李宝瑞1941年生于辽宁岫岩县。9岁到青岛当过牛倌,田人和乞丐,很难以想象这样出身背景的人于1965年考上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生长于乡野的他可能是命里造就的一种秉性,他接受了生活的磨难,也从生活磨难中塑造了艺术的品格。李宝瑞于1973年分配于美协黑龙江分会,任专职画家至今。1978年至

    2002年05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0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宝瑞作品

    <正> 他的题跋完全是汉代“榜题”的风格,不拘常法,不守位置。虽然沿用的是文人画的形式,但是却一反文人画的作派。那两笔字也不知道是什么渊源,既不是正草隶篆,也不是颜柳米蔡,既不讲究转承起合,也不讲究间架结构。在《蕨菜花》之中,一般的画家哪敢在那前不着

    2002年05期 26+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7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创新——新世纪的主题

    张一民;

    <正> 新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新世纪的主题。知识经济时代最耀眼的明星是科学技术尤其是高新科学技术的创新,知识经济时代也必然会产生辉煌的艺术。因为,”科学和艺术,就象一枚硬

    2002年05期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6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创新则前无古人 ——顾治培的紫砂制壶陶艺

    宋伟光;

    <正> 说起紫砂壶功能有二,一是用以喝茶,二是玩赏。喝茶是使用,玩赏则是审美。但两者又无明显之界限。喝茶是为解渴,而品茶则是享受清闲,其中有审美的价值。但清闲之举未必清闲人生,功名利禄未必能在清品之中冲淡平和。这样讲下去,话题就扯远了。还是回到审美上吧,几乎很少有一种

    2002年05期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9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清爽而透明——宋守宏其人其事

    徐琦;

    <正> 中国美协水彩艺委会副主任吴维兴先生在《宋守宏水彩画展》开幕式上曾这样说过:宋守宏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水彩画家,他的作品笔法娴熟,意味深遂,韵味浓重,造诣很深,颇具齐鲁地域之风,深受观众的喜爱……。宋先生早年曾受名师指点,以后自己又作为名师指点他人……,齐鲁的水彩画家以及全国其他地区有的画家都

    2002年05期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5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艺术与科学论坛

    刘洵;

    <正> 1996年5月底,在北京中国高等科技中心,混沌与分形的创始人费根鲍姆,曼德勃罗等人与中国同行举行了一次以“简单与复杂”为主题的学术讨论会。画家吴冠中先生应物理学家李政道先生之邀,为大会创作了一幅《简单与复杂》的抽象画,画面上布满浓淡相问杂乱无章的“点”和深浅不一变化莫测的

    2002年05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6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侃海·画海

    钱志林;

    <正> 1965年我大学毕业分配到青岛工作,稍后,又调到海军北海舰队任政治部美术创作员,从事军事题材的美术创作,从此与海洋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2年05期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4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为艺术的生活,为生活的艺术——速写姜衍波

    孔新苗;

    他尊重自己的事业:他最珍贵的酬报是做好工作的喜悦……当一切人都有艺术家的灵魂,就是说人人都快乐地从事他们的职业,那时候,世界才会幸福。

    2002年05期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2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头,傻笑,动作与“新生代画家”

    张渝;

    <正> 杨少斌大头,傻笑以及各种稀奇古怪的动作几乎成了新生代艺术家的一个品牌,它所标识的泼皮与玩世倾向使得新生代艺术家有了“这一代”的自豪与深刻。曾为警察的扬少斌生于1963年,这种双重机缘一生逢60年代以及曾经的警察身份-使得杨少斌在90年上半期的创作中别立一格:警匪合一。显然,杨少

    2002年05期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5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音观念与制作

    <正>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的王音一直热衷于绘画创作,关于他的作品,栗宪庭在《圆明园艺术家村》一文中评价说,王音注重表现历史与现状的纠葛在内心引起的苦涩,使其画面的人物、土地、山丘、树木都浸透了这种苦

    2002年05期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0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永安个案

    金然;

    <正> 永安是个“酸”人,这可从其画室名“梦笔小屋”看得出。这个三十过半的小老男人“酸”得可爱而且真切,在笔墨耕耘的生命中不断体验幻化着自家精神的味道与白日梦的迷离,于复杂的现实中拼贴属于自己的理想,深陷于此,以便能感觉到自己的存在,他有着敏锐、敏感,深情的气质,正缘于此,便使他的艺术创作较多地呈现出静远深味的内容,时常远离喧嚣

    2002年05期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7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视觉的诗 ——读唐鸣岳先生的画

    王一翌;

    <正> 眼前是一幅表现在羊毛壁毯上的画,名《沂水东流》,表达是源自山东鲁山,流经古琅琊郡,东由江苏入海的沂河的光荣。那滚滚的流水叠加着游龙的蜿蜒,白云的自在,直奔向前,与相逆而来的海浪会合,水中嵌着《八阵图》、《出师表》、《兰亭序》,青铜器……这些图形要说的是它曾养育出诸葛亮,王羲之,它曾成就了大汶口文化、商周文

    2002年05期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1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华健心平面设计浅谈

    文日弓;

    <正> 华健心的标志设计和诗一样。但更大的长处还在它的会意性强。甲骨文的会意性极为明显,周初以前的有些钟鼎文是族徽,又是标志。她是不是得益于对甲骨文,钟鼎文的喜爱呢?如她设计的《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标志,先拟形一双母亲抱着婴儿的手,再将这双手叠加入方向不离中心点的两道现出飞白书法的勾撇.并使之图案化.故而它欲说的事情,令读者立刻就能一清二楚的意会,再如她的《春节游园会》标志,把老北京春节最典型的玩具风车,和装点游园气氛的锦旗组合在

    2002年05期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3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小蕙的雕塑艺术

    <正> 《呵护人生》和《它们需要克隆》是她的装置艺术作品装置艺术的特点,是利用已有的现成形体、物体,在一个创意要求下组合这些形体、物体,使它们成为一件作品。《呵护人生》,通过女人在美容院的生活写照,利用美容护布围在脸上的模型上,再涂上各种颜色的面膏,表现也她们进入美容的过程。揭示了她们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天性,同时感叹生活美丽而青春短暂,提醒女人要善待自己。

    2002年05期 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9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小蕙的雕塑艺术欣赏

    李忠雯;

    《过天桥》是她取材于铁板的雕塑,现立在青岛雕塑博物馆园中。创意源于现代都市交通标志和西部传统民间皮影艺术,作品以铁板镂刻出一个正行走于过街天桥上呈皮影状态的少女像,被镂空的铁板则作为影子与其相呼应,构成了有趣的空间形式。清新透亮的兰白调与苍劲、浑厚的西部情调形成了强烈对比的景观印象。作品寓意了西部的历史与文化正在走向新的纪元,新的天地。

    2002年05期 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4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溯古求源似古实新 读姜伯玉的《孔圣》等雕塑

    徐亚平;

    <正> 姜伯玉,1964年青岛美术专科学校油画专业毕业,现任职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姜伯玉雕塑工作室”,中国雕塑艺术委员会会员。文革期间师承著名雕塑家张充仁先生(生前任上海油画雕塑工作室主任,法国文化部终身艺术顾问)学习雕塑。人物、动物兼长。87年获国家颁发“城市雕塑设计资格证书”。2000年7月被文化部、全国文联授予“世界华人艺术家”称号。自84年至今有20多件城市雕塑作品建在青岛

    2002年05期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1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有关高凤翰的三方铜印真伪之臆语

    任全书;

    <正> 最近我在一位专事收藏的朋友家,见到有关高凤翰的三方铜印(附照片)。一曰“高凤翰印”,质地乃名贵的风磨铜,原大:21×21×25MM,瓦钮:一曰“名翰”,质地应为铜胎鎏金,原大:18×18×21MM,覆斗钮,其斜面有一周回纹图饰,顶有小鼻穿;另一曰“南村”,质地铜.原大:23×12×10MM,桥钮。此三印均锈色自然,古质斑烂,特别又与高凤翰的大名联系在一起,更是令人刮目相看。

    2002年05期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1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工与艺——浅谈王笃芳的雕刻艺术

    施正移;

    <正> 工与艺,神与形,雅与俗的彼此关系,在某些艺术中是相互依存的,但对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不同追求,加之每个人的气质格调的差异,两者往往又是互不关涉的。怎样对待工与艺,摆脱工艺范畴,撇开形似落俗的处理手法,萌生较高层次的“艺重于工”的概念,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笃芳先生多年从事雕刻,且能以其美术绘画基础融会到雕刻艺术之中,创作出许多引人瞩目的木雕艺术品,实在是可喜可贺的。在他的作品集中,最引入深思的是1986年创作的屈原立像,这是一件为世公认的雕刻精作。作者以静中求动的手法和内涵丰富的想象力,用概括的刀法,简练的形态,间杂着风飘雨萧的意境,刻画出屈子投江前仰首问天这一震天撼地的瞬间之情,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件作品,不管在刀法技巧上.造型立意上,都达到了木雕作品的高水平,在众多屈原造像中属于上乘精品之作。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浙江画报》登载过笃芳先生的《泼水节》,那又是一件造诣颇高的作品,在常理上,一般人选择这个题材都会注重一个“泼”字,而笃芳先生却出人意外地绕开这个常理,在一个“避”字上下开了功夫,足见他在艺术上别出

    2002年05期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3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善用胜于峻拒——因李晶心写意骆驼而说

    刘庆林;

    <正> 李晶心先生尊重处境艰辛,却努力生存的人,所以他以骆驼为这种人的喻体,孜孜不倦地画着骆驼。许多人都赞许他画的骆驼雄壮、有力、稳沉,不比其他人画的骆驼,看去只是块块深深浅浅的墨团,

    2002年05期 6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5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